专家解读:新一批自贸区设立将为这一省份带来哪些红利?

专家解读:新一批自贸区设立将为这一省份带来哪些红利?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至今,我国已先后批准设立1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 “1+3+7+1”试点格局。今年G20大阪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开启了我国新一轮自贸区建设。

今天,江苏获批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如何以更大力度推动江苏自贸区改革开放创新,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培育开放新优势、新动能,把自贸区建设成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新高地,将是江苏自贸区建设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们邀请自贸区研究资深专家加以解读。Image title这五方面红利,刷新江苏发展新高度

截至目前,我国自贸区总数已达到18个,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全国遍地开花的开放新局面。自贸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简单的自贸区政策平移,更不是搞低层次的重复建设。自贸区发展要有内涵和目标定位,要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突出本区域特色,尤其是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为本区域自贸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毋庸置疑,新一轮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根据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中国对外开放新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和选择。其中,既有国家战略中的共性问题,也有各自的区域特色和侧重点。综合来看,江苏加快推动自贸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江苏是全国制造业大省,实体经济占经济总量的八成以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大报告的基本要求,是江苏新时期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苏自贸区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定位,既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又符合地方优势和自身发展需要。

自贸区为实体经济服务,目前有四个自贸区提出类似目标,包括天津、湖北、辽宁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但江苏实体经济发展显著不同于上述地区,目标是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自贸区的特殊监管和保税政策,将企业的功能从生产拓展到研发、检测、维修、售后服务,直至变成实体型的综合型总部,有利于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引导企业进行价值链转型升级。

江苏2018年提出要重点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大多数都是自贸区应当聚焦发展的“硬核”产业。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江苏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具备一定基础,下一步依托自贸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政策优势,强化产业协作和内引外联,重点打造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促进优惠政策深度叠加、创新功能有机融合,提高吸纳和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从自贸区角度,改革创新经验在自主创新示范区里复制推广,自贸区资源优势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从自主创新示范区角度,科技成果为自贸区提供试验,有助于弥补自贸区因投资、金融和贸易领域的制度创新而忽略的科技创新这一局限。Image title“双自”联动就是把自创区和自贸区对接起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科技、金融、贸易、产业的多维度融合,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的多要素联动,加强产学研、内外资、政社企的多主体协同。南京和苏州利用自贸区吸引全球技术和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激活创新要素,打造创新的策源地。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建设全球独一无二的长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群,充分发挥其集群示范与带动效应,推动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自贸区试验区的创新驱动要突出开放引领,要把自贸区打造成开放创新的重要平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外参与全球创新竞争,进一步提升我省有效利用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

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自贸区的设立是推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需要,是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创新举措。江苏三个自贸片区通过有效分工、相互协调、集成创新,各自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构建沿海、沿江、内陆开放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南京建设自贸区,要进一步提升南京省会城市首位度,在支撑、带动和辐射全省高质量开放中发挥好省会城市的应有功能和作用,同时依托自贸区辐射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以自贸区为支点助推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

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当下,以自贸区为契机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在与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及周边长三角地区的互动中导入创新发展资源要素,集聚、整合和吸引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与上海协同打造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际开放新门户。

连云港作为江苏沿海大开放的龙头和苏北振兴的重要增长极,要利用其港口和开放优势,与徐州的产业物流优势形成叠加效应,发挥自贸区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的先行先导作用,协同推进淮海经济圈开放和一体化建设。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度融合。作为国家战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江苏自贸区具有非凡意义和深远影响。自贸区的重要特征是要素在区内自由流动,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构建区域间人才、物资和文化自由便利交流的机制,以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有效支撑各自贸区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尤其各类高端创新要素流通,增强经济互动。

除了货物流动提供更大便利性之外,实现人才共认共用共育,共同促进长三角自贸区高级人才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自贸区科技产业联盟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整合现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和分析测试资源信息,运用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在共用信息网上发布与连接畅通。探索长三角在自由贸易账户、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等领域实现政策协同与资源共享。Image title打造“一带一路”交汇强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重要讲话中指出,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当前江苏自贸区三大片区都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积极主动实现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完美耦合,找准自己在国际、国内、长三角地区和江苏本地四个层次的定位和发展机会。

其中,连云港片区更是承担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凭借“一带一路”桥头堡的地缘优势,加速和提升“一带一路”自由贸易中的货物运输、物流中转、客运集散效率,放大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东西双向开放功能,建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东中西产业合作示范基地。自贸区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管理简化等方面试验推行制度创新,着力发展离岸经济,强化实施差别化探索,形成适应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服务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为“一带一路”制度建设创造条件和积聚经验。

以自贸区为平台增进“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连线日、韩等亚太国家外商通过自贸区开展投资贸易,借助自贸区的聚集效应推进建设有影响的区域发展中心、重点产业中心、综合枢纽中心,加强对长三角“一带一路”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金融、贸易、科技、商务服务,努力成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强支点”。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经济国际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秘书长 韩剑Image title

给江苏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政策红利”

当前,江苏开放型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发展关口,能否抓住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将成为影响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既要充分发挥自贸易区建设中制度型开放等优势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和集聚的具体作用机制,更要在包括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制度设计、夯实设施基础、搭建各类平台等各种软、硬件条件中,走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可行路径。

秉持正确的建设和发展理念。自贸区建设本质上是一种体制和机制上的探索和试验,不仅要有助于自身转型升级,实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能够将这种基于体制和机制带来的竞争新优势,形成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江苏加快推动自贸区建设自贸区建设,应摒弃以往开放发展中“政策红利”的观念,在诸如创新激励政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各类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举措、搭建各种有助于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发展的各类平台、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打造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等方面,做出有开拓性的探索和试验,据此形成开放型经济竞争新优势。

充分利用各种合理优惠政策。自贸区建设本质和核心是制度型开放,是探寻更为合理的体制和机制安排。实施合理的优惠政策仍是加快推动建设自贸区必不可少的政策举措,它对于吸引和集聚高端生产要素仍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尤其是激发和释放创新要素的活力和动力,仍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催化作用。

江苏加快推动自贸区建设,一方面要借鉴现有自贸区建设在优惠政策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贸区建设的区域特色、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建设的侧重点,实施更加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优惠政策,尤其是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加快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改革机制。江苏加快推动自贸建设,需要认真跟踪研究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国际经贸规则演变趋势和主要内容,明晰其可能的运行环境和需要的基础条件,在保证风险可控和国家政策允许条件下,主动对标找差,注重对照国际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或即将形成的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此为目标导向倒逼自贸区内改革。通过规则变革和制度优化,在内部推动现行的规则安排和制度设计,逐步向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趋近。最终形成能够与新型经济全球化所要求的新规则、新制度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Image title注重搭建和利用各种载体平台。依托自贸区建设探索制度型开放要充分把握和利用好各种开放平台在规则变革和制度优化中的先试先行作用,比如可在综保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进行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逐步形成一些“可复制”与“可推广”的规则体系。

针对一些重点新兴产业,可借鉴上海自贸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理念,探索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和制度;依托自贸区制度创新,可探索试行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体现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监管模式,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等,充分发挥各种平台和载体的作用。

注重优化营商环境。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2019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江苏的营商环境与国内外先进的广东、上海相比仍存在差距。从营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角度看,江苏真正转向制度型开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江苏加快推动自贸区建设必不可少的建设内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完善促进自贸区建设的保障措施和激励制度。以前述各目标为导向和指引,江苏加快推荐自贸区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必要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应设立联席会议机制,联合省商务、发改、经信、科技、财政、国土、环保、住建、林业、海洋渔业、安监、统计、金融、海关等部门,针对自贸区内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激励扶持政策等由联席会议“一事一议”、个案研究。

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等表现更佳的企业,给予大的优惠政策和更为便利化的特殊制度安排等,反之,则可以根据不同情形,设定强制整改以及采取其他惩戒措施。

——南京审计大学教授戴翔Image title

实现江北新区“三个升级版”的强劲动能

南京江北新区作为全国第13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三区一平台”,即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现代化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战略定位,并且要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重点战略,要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深化改革,以国际高水平贸易投资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利用南京自贸区发展机遇,江北新区可以重点升级打造三个新区升级版,即产业新区、制度新区、生活新区。基于这一目标,南京江北新区在建设自贸区的过程中,既要对标国际高水平贸易便利化规则,更要体现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的国家战略定位和自身发展需求,不仅要秉持正确的建设和发展理念,还需要有明确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路径。

打造制度高地。南京自贸区在政策层面的绝对优势不明显,必须考虑从“区位条件、产业导向”上着手,争取在用好用足现有政策的同时,结合江苏、南京、江北乃至苏中、皖东的具体情况,探索一条突出区位优势、凸显产业导向的江北之路。

在证照分离改革、商事登记制度、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加快多项制度创新,着力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和简化建设审批程序。南京自贸区不能简单通过政策优惠和税收补贴,而要通过法制、税制和管制三大制度创新,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推动“双自”功能联动发展。南京江北新区作为南京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在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育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创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要任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各种瓶颈,以发挥创新驱动对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自贸区同样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宁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全球创新资源集聚,有效促进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协调好与周边地区关系。考虑江北新区“据江、临省、腹地深”的区位特点,“江港在侧、空港环绕、陆港在建”的潜在条件,充分调研苏皖两省宁扬泰淮合马芜滁八市货物流通需求,重点关注医疗器械药品、先进制造业、农产品、生活消费品、煤炭钢铁、化工大宗商品等产业的进出口+国内集散需求,向上争取相应的口岸功能,通过联动一区(江北新区)多港(南京港、扬州港、马鞍山港等)多机场(禄口机场、扬泰机场、合肥机场)多通道(省会—苏中、南京—合肥、沿江上下游等),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货物集散枢纽。南京自贸区建设要减少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扩大辐射效应,加快从要素流动集聚向创新功能辐射的跨越,与宁淮特别合作区联动发展,成为苏皖地区未来的创新策源地、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

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设立自贸区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重中之重是在探索自身高质量发展同时,还需要立足更大国际视野,站在更高发展起点,对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为国家深化改革开放进行探路。南京自贸区要充分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与上海自贸区联动发展,推动自贸区成功经验的可复制可推广。

如积极搭建境外投资平台,努力成为长江经济带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服务长江经济带区域大通关一体化,带动长江经济领域国际贸易产业发展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自贸区多式联运、通关一体化等方面的有效融合。

——南京江北新区自贸区联合课题组Image title

1、什么是自贸区?

在一国或地区的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

2、国内已有哪些自贸区?

截至2018年,中国共设立了十二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别位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和海南。

3、新一轮设立的自贸区有哪些?

新设立的自贸区包括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4、国际上自贸区建设有哪些先进经验?

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纽约自贸区目前有5家制造商和9家仓库运营商,40%的制造商出口海外市场。纽约港自贸区现有的企业包括汽车进口商、汽车加工商、多种用途的仓库运营商,以及冷冻浓缩橙汁进口商。在纽约港自贸区出台的21优惠政策中,减税是当之无愧的关键词,具体包括 推迟缴纳进口关税、倒置关税率节省关税、无关税出口、节省为废品支付的关税、国际退货免关税,等等。

迪拜自贸区

目前迪拜有30多个自贸园区,其中以杰贝阿里自贸区最为著名。该自贸区建于1985年,对迪拜GDP的贡献超过30%。其成功经验可总结为三点,即宽松优越的政策和投资环境,实行政企合一的运营和管理机构,实行“1+N”产城融合模式。迪拜自贸区的运行模式可以总结为:一个自贸区(如杰贝阿里自贸区)结合N各特色产业城(如迪拜金融城、迪拜互联网城、迪拜媒体城等)。

巴拿马科隆自贸区

科隆自贸区实行“仓储区”与“商铺区”多元并存的发展模式,在保留贸易特色的,还发展了运输、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和其他服务业。其管理模式高效自由,比如,自贸区海关办事机构只对于进出口货物中与外界的联系通道进行监管,对区内货物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加干预,豁免关税的范围相对较宽,自贸区的进出口手续简便快捷,通关效率很高。

新加坡自由贸易园区

新加坡自由贸易园区从性质上属于海关的特殊监管区域,功能较为简单,主要以发展转口贸易、提供物流服务为目的。新加坡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有两方面值得借鉴,一是健全的法治保障,制定了《自由贸易园区法》;二是管理体制,涉及政府和主管机构两块,前者负责招商、规划,后者主要负责具体的开发。

(来源:新华报业网)

出海帮 做站外,找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