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踩坑!TEMU卖家最容易忽视的一次性卫生品合规细节

2025年7月1日,《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国家新标准正式实施,取代沿用20余年的老版本。在央视315曝光纸尿裤、一次性内裤生产乱象后,新标准成为全行业必须正视的“合规门槛”。本文为TEMU卖家梳理标准核心变更与潜在违规风险,帮助平台选品更安全,工厂审核更高效,规避封店和消费者差评。

别再踩坑!TEMU卖家最容易忽视的一次性卫生品合规细节

一、新国标 GB 15979-2024:替代旧标,合规标准全面升级

2024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版《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 15979-2024),将于2025年7月1日正式实施,12个月过渡期后全面生效。它将取代2002年版标准,涵盖了纸尿裤、卫生巾、湿巾、一次性内裤等TEMU热销类目。

🔍 改革核心亮点:

✅ 原材料要求更严:

  • 禁止使用废弃或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作原料;

  • 明确禁用荧光增白剂、激素类药物等有害成分;

  • 湿巾类产品生产用水需达到“纯化水”级别。

✅ 生产环境要求升级:

  • 强化对车间消毒、空气微生物控制的监测;

  • 引入“空气采样器法”等新检测手段;

  • 将“初始污染菌”归入生产过程控制。

✅ 产品安全门槛提升:

  • 针对婴儿等高风险人群,增加皮肤刺激/眼刺激试验

  • 新增pH值、可迁移荧光增白剂残留量等控制项目;

  • 微生物和毒理学指标更细化。

✅ 检测方法全面更新:

  • 优化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法

  • 更新真菌检测;

  • 引入更多理化检测指标,适配多品类一次性用品。


二、央视315曝光事件:行业乱象仍触目惊心

2025年“3·15”晚会曝光以下典型乱象,直接影响TEMU等平台卖家的选品安全

🚨 1. 废料翻新流入市场

部分工厂回收残次纸尿裤、卫生巾,简单分拣后制成翻新原料重新投产,严重违反国家原料使用规定。

🚨 2. 卫生条件堪忧

有企业车间位于厕所旁、未消毒处理,原料使用劣质木浆并添加荧光增白剂,产品存在微生物超标风险。

🚨 3. 检测造假+虚假宣传

通过伪造质检报告、贴“灭菌合格”标签,用低价铺货吸引消费者,但实为“三无产品”。

TEMU卖家如果没有完整追溯原料、质检报告、工厂实拍证据,一旦被消费者投诉或平台抽检命中,极易被判违规、封禁或退货退款。


三、TEMU卖家该怎么做?4条建议降低合规风险

✅ 1. 严格筛选原料与工厂

  • 拒绝使用翻新料、低价“三无”原料;

  • 审核工厂是否有执行新版国标的能力(如纯化水系统、洁净车间);

  • 检查生产批次留样制度与质控报告。

✅ 2. 主动检测 & 报告展示

  • 向第三方检测机构申请 GB 15979-2024 下的项目检测;

  • 检测内容包含:pH值、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微生物、毒理学刺激测试等;

  • 在产品图文页展示报告结果,增强消费者信任。

✅ 3. 产品包装合法合规

  • 不得宣称“无菌”或“医疗级”;

  • 明确标注生产厂名、执行标准编号(建议标注“GB 15979-2024”);

  • 如使用抗菌功能,应具备相应检测报告。

✅ 4. 优先对接正规ODM工厂

  • 选择有出口经验、通过平台审核的源头工厂;

  • 优先对接具备ISO 9001质量体系、通过Dermatest等国际认证的厂商。


✅ 结语:新国标是“红线”不是“参考”

GB 15979-2024的落地,不只是一个“新版本”,而是平台选品、品牌准入、质量监管的重要依据。在315黑幕曝光之后,合规变成了全行业的“生死线”。

对于TEMU卖家而言,提前整改、加强检测、明确标签、合规溯源,才能在风暴来临前站稳脚跟,真正打造长期安全、可持续的跨境产品线。


📌 延伸阅读推荐(可插平台链接):

  • 《一次性内裤微生物抽检不合格典型案例》

  • 《2025年一次性卫生用品出海合规避坑指南》

  • 《TEMU平台选品“高风险红黄名单”汇总(2025上半年)》

做站外,找小牛 跨境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