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媒营销的一部分,网红营销必定绕不过各大社媒平台,基于这些社媒平台之上的海外网红营销,无论是用户质量还是价格都占据了较强的优势。而如今的社媒发展迅速,不同的社媒平台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品牌需要对
作为社媒营销的一部分,网红营销必定绕不过各大社媒平台,基于这些社媒平台之上的海外网红营销,无论是用户质量还是价格都占据了较强的优势。
而如今的社媒发展迅速,不同的社媒平台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品牌需要对各大社媒平台有充分的了解,综合利用多个平台,根据品牌策略调整内容形式,才能够扩大受众基础,提高品牌曝光,促进用户互动。
那么,该如何在选择社媒平台时应该仔细考虑哪些因素呢?如今大火的社媒平台都有哪些特点呢?究竟哪个社媒平台转化表现更好呢?
社媒平台应该怎么选?
作为社媒营销的一部分,社媒平台的选择对于网红营销来说至关重要。
不同的社媒平台拥有不同的用户群体、特点以及互动方式,品牌需要根据自身目标、目标受众和营销策略来选择最合适的平台。
了解目标受众
在选择社交媒体平台时,首先要了解品牌的目标受众。不同平台有不同的用户基础和特点,例如Instagram适合视觉内容,TikTok适合年轻用户。确保选择的平台与目标受众相契合,提高推广效果。
考虑品牌形象
不同社交媒体平台有不同的氛围和文化,品牌需要选择与其形象相符的平台。LinkedIn可能更适合专业和商务领域,而Instagram可能更适合时尚和生活方式品牌。
评估平台热度
选择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以确保品牌能够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关注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增长趋势以及平台的全球影响力。
研究网红合作案例
查看在目标平台上成功的网红合作案例。了解哪些类型的内容和合作方式在该平台上更受欢迎,以制定更具效果的策略。
注意平台最新变化及趋势
社交媒体平台不断变化,新的趋势和功能可能影响推广策略。及时关注平台的更新和变化,调整品牌策略以适应市场。
量化及监测
使用社媒平台或者专业网红营销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定期监测和量化推广活动的效果,以评估投资回报并进行未来策略的优化。
海外主流社媒平台有哪些?
目前海外主流的社媒平台主要是 Instagram、Facebook、Twitter、YouTube、TikTok,每个平台都有自己主流的区域和各自的特点。
接下来Nox聚星就将分别介绍各海外社媒平台的特点,帮助中国跨境出海品牌,找到合适的海外网红推广渠道。
Instagram——时尚担当,印度和美国区域占比较大
Instagram相对Facebook堪称后起之秀,目前拥有20亿MAU,每日平均总点赞数42亿,77%的用户喜爱时尚类目账号与分享,85%的品牌入驻并长期更新运营。
其中18-34岁用户占62.2%,更受年轻人喜爱。在印度和美国尤其受欢迎,其次是巴西。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也有相当大一部分用户每天都会使用Instagram。
而基于用户的年轻化,Instagram也是一个很好品牌互动工具,Instagram互动率是Facebook的10倍,60%的用户喜欢在Instagram上发现或寻找新产品,所以Instagram很适合新品获客!
又因Instagram(图文+短视频)视觉导向明显,自带潮范,是明星、头部KOL首选的社交平台。也是美妆、服饰和时尚类等潮流产品的推广天堂,很容易打造爆款引发流行趋势。所以在Instagram上合作KOL的时候,对素材的质量、活动的参与性都有更高的要求。
Facebook——年轻用户外流,小组形式受欢迎
是全球月活用户(2022年1月达到29亿+)最多的社交平台,大约36.8%的地球人都在使用Facebook。而印度为Facebook贡献了超级DAU,3.5亿人在使用,其次是美国,用户总数约为1.93亿,在印度尼西亚和巴西也都有着1亿+的用户基数。
虽然近年来Facebook年轻用户“外流”趋势明显,但年轻人仍然是Facebook最重度用户之一。以美国为例,美国超过四分之一的Facebook用户属于25至34 岁年龄组和18.2%的用户处于35至44岁年龄组。
但是相对其他社媒,Facebook老龄化趋势也十分明显。65岁成Facebook广告覆盖率增长最快的人群,如果目标用户是65+年龄组,Facebook绝对是首选平台。
Facebook的全球用户群偏向于男性,其参与度也因年龄和性别而异。女性用户比男性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中表达自我,同时女性对广告的参与度更高,年龄在 45至64岁之间的女性对广告的点击率最高,虽然年轻用户仍然是Facebook主要用户群体,但对广告的接受度却不高。
X(Twitter)——用户素质高,品牌新闻刊发的首选渠道
即使历经改名风波,相对Facebook而言,X(Twitter)更偏向资讯平台。
目前拥有近4亿用户,以大学生或者以上学历人群为主,其中70.4%是男性,年龄在 25 到 34 岁之间占比38.5%,相对其他平台用户更加成熟。
美国是X(Twitter)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日本和印度。
X(Twitter)具有非常高的新闻性,74%的人使用它来获取新闻或头条新闻,记者、政要是X(Twitter)上所有已验证用户的最高的群体。
并且,X(Twitter)具有1秒6,000条推文的超高内容产量,如果想要在X(Twitter)上受到关注,就要求推广内容具有一定的话题性,需要营销时不断优化创意,这样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
X(Twitter)虽然不如其它主流社媒体量大,但是在网红营销上仍然是有效的流量来源和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地方,比如视频(15秒)形式,被转发的可能性是带有照片的推文的 6 倍,是带有 GIF 的推文的 3 倍。
YouTube——网红生态成熟,渗透率高
作为社交媒体中的顶流渠道,全球有超25亿的月活用户,印度是YouTube 观众最多的国家(约有 4.67 亿用户,,美国紧随其后(约 2.47 亿),印度尼西亚排名第三(1.39 亿用户)。
Youtube用户画像男女差异不大,大约 53.9% 的 YouTube 用户是男性,以25-34岁用户为主(占比21%。)。在一些发达国家,Youtube 渗透率完美超越Facebook,比如荷兰(95%+)和韩国(90%),但在一些非洲国家渗透率却不足,普及率低于 30%(尼日利亚和肯尼亚)。
相对其他平台,YouTube包容度更高,可推广的产品类型更广,比如美妆、美食、服装、家居、运动、玩具、游戏等。网红相对其他平台更加成熟且专业,内容原创性、合作意愿、敬业度上都有很好的表现。
但结合网红视频内容原生的广告形式虽然转化率更高(70%以上的用户在观看YouTube推广内容会有购买意愿),但随之而来也存在视频制作周期长,收费高等问题。
TikTok——成长迅速,TikTok Shop社媒电商先行优势
2021年全球社媒中的黑马,目前全球10亿活跃用户,这一数据对于一个2017年才上线的平台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就。下载量超2016亿次,远远超过了Facebook的416亿次下载量。
美国是TikTok用户最多的国家,其次分别为巴西、印尼。
TikTok经取代Instagram成为美国Z世代用户的首选社交媒体平台,是Z世代专属社区。大部分用户年龄在18至24岁之间,17.6%的女性以及13.6%的男性年龄在25-34岁之间,用户的忠诚度极高!90%的TikTok用户每天都使用APP,平均每月在APP上停留大约850分钟,这一数据遥遥领先其他平台。
TikTok的女性向属性强,聚焦在美妆、穿搭等领域。TikTok网红相对其他平台更活跃,创造力更强,合作费用更低,是品牌不可忽视的社媒营销渠道。
自2019年以来,字节开启TikTok商业化进程,主要方向包括广告、电商、直播等9大模式,客均付费意愿逐步提升。并且随着TikTok Shop在全球的布局逐渐完善,相信TikTok还具有极大的商业增长潜力。
哪个社媒平台转化效果好?
与海外网红的合作已成为触达全球用户的有效手段,在进行营销campaign时,许多跨境电商出海营销人员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除了如何更好的衡量海外网红营销ROI,日益上涨的网红营销成本也一直是跨境电商营销人员切肤之痛,而如何与网红协议价格,更困扰了无数营销人员,尤其是伴随TikTok的加入,多元的社媒平台,对营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自己对潜在的合作对象进行价格评估。
目前,Facebook作为TOP渠道,仍然占据了价格高位,相同粉丝量级、行业,价格是YouTube平台1.25倍左右,Instagram和TikTok的2倍,Twitter的12.5倍。而流量价格除了平台的特性之外,与行业属性、区域发展水平也紧密相关,欧美日韩等区域更高,东南亚等发展中区域更低,比如同类型同粉丝量的网红,美国的报价是东南亚区域报价的2-4倍。
而从Nox聚星平台数据来看,YouTube视频可看性强,同等类型、粉丝量级的网红CPM费用高于Instagram、TikTok$10-$30左右,且由于KOL视频爆量可能性较大,因此KOC的CPM一般会高于KOL。
而各平台除了价格不一之外,网红营销的转化率也不尽相同,Instagram、YouTube、TikTok是目前转化率最好的三大平台。尤其是TikTok营销效果逐渐逼近YouTube,成为流量投放必选的两大平台,而Instagram在法国、英国等一些区域,依然保持着相对优势,转化能力更强。
转化率的高低除了平台属性之外,与网红类型、推广内容创意、推广活动设置也有紧密相关,比如法国女性护理品牌Lactacyd在2021年年初,其将女性“爱自己”和“新年”两个话题相结合,在TikTok上推出了以#NamMoiMinhTuoiMoi(新一年新的你)为主题的舞蹈挑战赛。通过全新的内容形式,活动获得了超2.14亿的视频总观看量、1900万次参与,订单量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