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流量、人口红利增速放缓时,品牌们都开始寻找新的生意机会、新的风口,而出海则被视作缓解增量乏力的一剂良药,事实也的确如此。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为24008.2亿美元,同比增长33.0%。以人民币核算,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为15.55万亿元,增长22.7%。与2020年同期相比,我国外贸出口增长24.5%。
对于品牌而言,找准风口红利,抓住新的赛道,可以让商业得到快速增长,事半功倍;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出海掘金的风险与挑战,对毫无头绪的新品牌来说,不能说寸步难行,但至少是涉足完全陌生的领域。
那新品牌出海,会面对哪些风险和挑战呢?
一、文化差异
品牌出海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便是文化差异。很多品牌在出海时会优先选择国内的爆品进行销售宣传,但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中国消费者喜欢不代表海外消费者也会喜欢,地域、经济、文化的差异必然会造成接受度的差异,不能深度了解本土的民风民俗,对于目标人群以及品牌传播便会是很大的阻碍。
如果没有洞悉本土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没法很好的帮助品牌落地,融入本土,另一方面对于品牌的推进也是寸步难行。
二、品牌建设
第一点便是品牌销售渠道以及供应链的搭建,如果是以产品+服务为导向的话,那么如何布局销售站点,建立销售渠道便尤为重要。同时品牌在出海前也应明确出海后的品类选择,像电子3C、美妆个护、服装等都是海外市场的抢手品类,这一方面应做好选择与取舍。
第二点便是模式,是采用国外较火的DTC模式还是选择平台卖家,或者品牌自身做线下基建等等。
第三点便是目标市场和人群,是选择北美、还是欧洲,是选择传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是专注于跨境电商,还是社交媒体+电商一体化,这些都需要品牌出海前期搞明白。
三、市场营销
说到营销,自然是离不开海外媒体,像专业的门户网站CNN,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Youtube、Ins、Tiktok等等都是能带来很好传播效果的媒体渠道。
那品牌初期该如何利用这些渠道完成品牌从0到1的建设呢?
1. 专注品牌体系打造
在传播之前,整个品牌的价值观、视觉体系等都是要根据目标市场以及用户需求去打磨好的,品牌要以一个成熟的形象,包括定位、品牌价值、品牌故事等等去面对新的市场。
2. 爆品策略,爆款先行
社交媒体的本质传播逻辑其实就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打造爆款。
根据这个逻辑其实品牌前期就可以围绕两个维度来进行拓展,第一个维度是爆品,如果产品性能或某一个亮点特别突出,就可以围绕核心点大幅度外围扩散。
第二个便是没有特别突出的产品利益点,那就做病毒/事件传播,通过裂变的方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口碑。
3. 合理利用KOL、KOC
网红营销是目前品牌方市场推广的主要手段,底层逻辑即通过和社交媒体网红合作,进行“口碑传播”,将品牌信息向其粉丝推广宣传,达到营销目的。网红本身的垂直属性也能保证了品牌方可以做到对目标受众的精准投放。
根据尼尔森的说法,实际上,有82%的美国人在考虑购买时会寻求亲朋好友的推荐。这些数据证明,对于现代消费者而言,口碑营销的吸引力无可争议。
在网红选择方面,不要盲目迷信大网红,大网红“翻车”早已屡见不鲜了。
Elite:头部网红(百万粉丝以上)
Macro:大网红(10万~百万粉丝)
Mid-tier:腰部网红(2.5万~10万粉丝)
Micro:小网红(1万~2.5万粉丝)
Nano:纳米级网红(1千~1万粉丝)
据海外网红营销平台Noxinfluencer统计,截至2021年11月,YouTube小微网红占亚太地区的粉丝数量为1000-25000,占78.22%。这个粉丝规模的网红,东南亚报价区间70到350美元;中东、南美、东欧报价150到800美元;北美、日韩、中西欧报价最高,800到2000美元。
这个阶段的粉丝与网红的黏性和信任度是最高的,因为粉丝与网红的距离感也更小。在这类网红的“种草”下,粉丝也更愿意买单。
4. 流量进行私域转化
有了品牌知名度,其实还不足以说服用户去购买,爆款策略其实只是给了消费者一个动机,然后博主这时候来种草,是帮品牌与消费者建立信任。这其实就是给了消费者购买的理由,然后将所有的流量进行私域转化,是为了通过沉淀与强化品牌价值,提升用户的复购率。
这里举两个知名的案例,一个是大疆,大疆特别擅长在国外社交媒体上追热点,尤其是节日热点打情感牌。比如圣诞节等,大疆就号召父母、孩子、恋人将大疆作为礼物送给家人。这一招在国外社媒上屡试不爽,当然也是基于大疆“记录”的属性。
第二个案例便是华为,世界杯期间,华为在Twitter上买下了世界杯赛事的前后贴片,利用数字化广告的手段提升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与好感度。
而且随着各种新兴玩法的涌现,新的社交模式也在随着品牌对本土用户的洞察而深入人心,进而推动用户热衷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