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
你好好走着被人套着麻袋打了一顿,
对方还得意洋洋自诩为了正义;
你抓住他的错处还手一下,没怎么动作,
对方就撒泼打滚说你竟敢不遵守规则,
还嚷嚷着要告老师。
说的就是你——欧盟!
一、电动汽车最大出口市场对华发难
10月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确定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17%至35.3%的关税。叠加标准的10%汽车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进入欧洲市场将面临超高关税。
欧盟计划于10月30日公布最终调查结果及实施条例。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中国与欧盟就价格承诺的谈判仍将继续,但大方向已基本确定。
受了谁的“启发”自不用说。不过美国宣布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实际影响有限。但是,欧盟是华电动汽车最大出口市场,这次加税将带来巨大损失。
这次投票是欧盟历史上罕见的弃权国家多于支持国家,更远远多于反对国家的提案。
● 10国赞成:法国、意大利、荷兰、波兰、丹麦、爱尔兰、保加利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
● 12国弃权:比利时、捷克、希腊、西班牙、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卢森堡、奥地利、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和芬兰;
● 5国反对: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
(注意:标红国家为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排名全球前20国家)
可以看到,金额更多,“受影响更大”的德国、比利时等出口国反而是选择了弃权或者反对。
● 德国明确指出这个提案“根本不会提高欧洲汽车的竞争力”;
●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警告“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将摧毁欧盟经济”;
● 西班牙经济部长库尔波在致欧委会的信中说,欧盟“不应该征收此类关税”,而应该“保持谈判态度”。
为什么法国冲在最前面?除了美国影响,这三点值得特别注意:
● 法国的雪铁龙、标致在新能源领域几无建树,而燃油车也基本“败退”中国市场,投票时无所顾忌。
● 欧盟此前的反补贴调查中,被指控不配合的上汽集团也很冤,“我们全面配合欧委会,已经按照WTO和EU规则,提供了所有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必要信息。值得指出的是,诸如电池的配方等商业敏感信息,应该不属于该范畴。”
● 5月6日,法国汽车行业与法国政府签署了战略协议,计划在3年内将法国电动车销量提升4倍,振兴本国工业。同天,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公开发言,欢迎中国电动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在法国设厂。而此次征税只针对“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包括特斯拉、宝马中国产区。汽车部件、“中国在欧盟建厂生产的电动汽车”并不包括在内。
你品,你细品,表面是主义,背地是生意。正常商业竞争拼不过,就拉起“贸易保护”的大旗。
二、中国反击,欧盟竟要告上WTO
中国真的只能被动挨打吗?10月8日,中方宣布对欧盟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欧盟出口到中国的白兰地有99%产自法国,2023年的出口额高达1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1.74亿元)。一时间,欧盟白兰地生产商,尤其是法国干邑业“慌了神”。
更好笑的是,你讲规则道义,别人充耳不闻,你强硬了,对方要拿规则说事情了。
欧盟委员会在中国宣布其计划后发表的一份声明,表示:
● “对任何针对欧盟经济部门滥用贸易防御工具的行为,欧盟将严肃对待。”
● “中国行为违反了 WTO 规则,欧委会将在世贸组织层面强烈质疑。”
● “欧盟委员会将始终坚定无畏地站在欧盟生产商、工业、开放和公平贸易以及全球公平竞争环境的一边。”
中方是应国内产业申请依法发起调查,欧盟是吗?究竟是谁先“滥用贸易保护措施”?究竟谁才是“始终坚定地站在全球公平竞争环境的一边”?中国电动车引领全球究竟是靠着补贴,还是先进电池技术与完善工业体系?
恶人先告状罢了。
三、被围攻的中国电动汽车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迅猛。世界经济论坛文章指出:我们对8个国家/地区的9,000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或美国的道路上并不普遍,但它们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知道至少一个中国品牌,包括比亚迪、零跑汽车和蔚来汽车。总体而言,受访者表示,如果价格比类似的非中国车型低20%,他们会考虑中国电动汽车。
中国崛起了,其他国家该恐惧了。除了欧盟,其他国家也对中国竖起贸易壁垒:
● 自9月27日起,美国正式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上调至100%;
● 10月1日起,加拿大对自华进口电动汽车加征100%附加税正式生效;
● 2023年3月,土耳其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额外征收40%的附加关税。而在今年6月8日,将范围扩大到燃油及混合动力乘用车。
● 从2024年1月起,巴西将恢复征收针对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和油电混合式新能源汽车等)的进口关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到2026年7月,相关税率将上升到35%。
加征关税,蓄意挑起贸易摩擦,只能两败俱伤。一直以来,中国追求的不过是捍卫自身利益,反对不公贸易。在有心之人的眼里,这也能成了“挑事”。只能说,幸好中国强大了,有了说“不”的实力。
最后,附上中国对欧盟主要国家的出口商品排行榜。
* 部分信息来自:观察者网、华声在线、财经杂志、Euronews、南方新闻网等。